郑州西区中医院(河南省中医院西区医院)欢迎您!
郑州西区中医院(河南省中医院西区医院)
7*24小时服务热线:
0371-86185222
健康讲堂

这种保温杯会让热水变“毒水”,你可能正在用!赶紧丢掉!

2024-01-19 11:07 367 浏览

生活中不少人喜欢喝热水、温水,外出带个保温杯,随时能喝到热水,也是很多人的习惯。但市面上的保温杯千千万,如果不小心买到质量差的保温杯,可能会带来健康隐患。


1.jpg


什么样的保温杯不能用?


保温杯大多是不锈钢材质,耐高温且保温性能好。其他材质如玻璃、陶瓷、紫砂等,受保温、防摔和价格等因素影响,只是保温杯大军中的一小部分。


不锈钢材料通常分为三种,“代号”分别是 201、304 和 316。


1

201 不锈钢:


新闻里曝光的不合格保温杯,大多是采用 201 不锈钢作为保温杯内胆。201 不锈钢虽然很便宜,但不建议购买。因为这个 201 不锈钢不是食品级材料,属于工业用品材料,大部分用于制作装饰管、工业管和表带等。

201 不锈钢的锰含量高,耐腐蚀性差,如果将其作为保温杯的内胆,长时间存放酸性物质就可能导致锰元素析出。金属锰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过量摄入锰会伤身,尤其是会伤害神经系统。

2

304 不锈钢:


不锈钢与食品接触,其安全隐患主要是重金属的迁移问题。因此,与食品接触的不锈钢材质必须是食品级的。食品级不锈钢最常使用的是耐腐蚀性较好的 304 不锈钢。

曾有调查发现,市面上某些保温杯存在以次充好的质量问题,写的是 304 的材质,商家却偷工减料,用的是价格更低廉的 201 材质。保温差一点勉强忍了,但有重金属超标问题就大了!

3

316 不锈钢:


304 不锈钢比较耐酸,但遇到含氯离子的物质,如盐溶液,还是容易出现点状腐蚀。而 316 不锈钢就是进阶版了:它在 304 不锈钢的基础上增加了金属钼,得以拥有更好的耐腐蚀性,更加“扛打”。遗憾的是,316 不锈钢成本较高,大多用于医疗、化工等高精尖领域。

因此,我们在选择保温杯的时候,建议选择符合安全标准的,标注有 304、316 等级或“食品接触用”的不锈钢,安全性和耐腐蚀性上更有保障。

挑选保温杯记住 6 点


1. 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尽量挑选知名品牌的产品。消费者购买时应注意查看说明书、标签和产品合格证等是否完整,避免购买“三无产品”。


2. 查看商品是否标识其材料类型及材料成分,如奥氏体 SUS304 不锈钢、SUS316 不锈钢或者“不锈钢 06Cr19Ni10”等字样。


3. 打开保温杯闻闻,如果是合格的产品,因为使用的材质都是食品级,一般不会有异味。


4. 看看表面是否光滑。好的保温杯内胆、外壁及杯口光滑,无划痕和磕碰,没有焊缝。


5. 密封圈、吸管等容易接触液体的配件,应该使用食品级硅胶。


6. 购买后应先进行漏水和保温性能测试,通常保温时间需达到 6 个小时以上。


判断杯子保温性能:往杯子中注入热水,拧紧盖,几分钟后用手触摸杯体,如果没有明显热的感觉,表示保温性能良好。


测试杯子的密封性:往杯子里注满水,拧紧杯盖,水平放置以及倒置片刻,看是否有水溢出,没有溢出则表明杯子的密封性良好。


保温杯使用的 5 个禁忌


随身携带保温杯,能让自己随时喝到温热的水或其他饮品。这种做法很好,但一定要记住,有些饮品不能装进保温杯。


1

不宜装牛奶、豆浆


牛奶和豆浆都是高蛋白饮品,在长时间保温的情况下容易变质。

热牛奶装在保温杯内,会让牛奶中的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迅速繁殖,导致变质,易引起腹泻、腹痛。

另外,牛奶在高温环境下,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会被破坏,同时牛奶中的酸性物质还会与保温杯内壁发生化学反应,影响人体健康。

2

不宜泡茶


茶叶中含有大量的单宁酸、茶碱、芳香油和多种维生素,只宜用 80℃ 左右的水冲泡。

如果用保温杯泡茶,茶叶在高温和恒温的条件下容易发酵,维生素会被大量破坏,芳香油挥发,单宁酸、茶碱大量浸出,不但降低了茶的营养价值,还会使茶汁无香味,茶味苦涩,从而导致茶水中有害物质增多。

3

不宜携带中药


有些人喜欢把中药泡在保温杯内,方便携带饮用。但煎好的中药中溶解了大量酸性物质,很容易和保温杯内壁所含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并溶解到汤药里,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4

不宜泡胖大海、红枣


对于胖大海、红枣等易发酵的食材,如果长时间泡在保温杯中,易发酵产生气体,形成高压。突然拧开杯盖时,巨大的压力会冲顶杯盖,一旦弹出击中头面部,可能造成伤害。

5

不宜装碳酸饮料和果汁


碳酸饮料、果汁大多呈酸性,长时间装在保温杯内,可能会对不锈钢产生腐蚀,重金属会迁移到饮品中。

而且,用保温杯盛装碳酸饮料等产气液体时,注意别放得过多、过满,也应避免剧烈晃动,以免溶解的气体逸出,杯内压力剧增时也会产生安全隐患。

来源:文章来源健康时报,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声明:本文仅作健康科普,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内容
分享按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