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
浏览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根据致病病毒的不同,病毒性肝炎可以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五种。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临床十分常见,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较高。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引起的肝脏免疫损伤,目前我国感染人数最多的肝炎病毒仍然是乙肝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中国一般人群乙肝流行率约为6%,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为8600万例,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约2000万~3000万例。
得了乙肝你可能会出现身体乏力、食欲减退、肝区疼痛等临床症状,急性感染患者会好转,但部分患者可转为慢性肝炎,并且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肝功能异常、肝硬化甚至发展为肝癌。
乙肝病毒经母婴、血液(包括皮肤和黏膜微小创伤)和性接触传播。成人主要经血液和性接触传播,包括输注未经严格筛查和检测的血液和血制品、不规范的血液净化、不规范的有创操作(如注射、手术及口腔科诊疗操作等)和无防护的性行为等。乙肝病毒也可经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播,如职业暴露、修足、文身、扎耳环孔、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
乙肝病毒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在同一办公室工作、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都不会传染乙肝病毒。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
● 成人:乙肝病毒筛查人群中血清学均阴性者、未接种或未全程接种者、接种史不详者,建议接种乙肝疫苗。
● 儿童:新生儿、婴幼儿以及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均建议接种乙肝疫苗。
切断传播途径也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方式:
● 大力推广安全注射(包括取血针和针灸针等针具),并严格遵循医院感染管理中的标准预防原则。
● 服务行业所用的理发、刮脸、修脚、穿刺和文身等器具应严格消毒。
● 若性伴侣为乙肝病毒感染者,应接种乙肝疫苗或采用安全套,在性伴侣的健康状况不明时,应使用安全套。
● 乙肝病毒感染的孕妇,应尽量避免羊膜腔穿刺。
此外,定期进行乙肝病毒筛查也很必要:
● 鼓励在不涉及入托、入学和入职的健康体检中进行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筛查,以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疾病危害的目的。
乙肝患者需要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因此抗病毒治疗是关键,以下患者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3]:
● 乙肝病毒DNA检测为阳性,谷丙转氨酶(ALT)持续异常(排除其他原因后)。
● 乙肝病毒DNA检测为阳性,无论ALT如何,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开始进行抗病毒治疗:
● 临床确诊为乙肝肝硬化患者,均建议抗病毒治疗。
病因治疗(抗病毒治疗)并不能及时有效控制肝脏炎症,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抗炎保肝治疗同样十分重要,指南推荐对于肝脏炎症,无论是否存在有效的病因治疗,均应考虑实施抗炎保肝治疗。
乙肝病毒感染后导致肝细胞炎症坏死是疾病进展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甘草酸制剂(如异甘草酸镁)、水飞蓟素制剂和双环醇等具有抗炎、抗氧化和保护肝细胞等作用,有望减轻肝脏炎症损伤。对肝组织炎症明显或ALT水平明显升高的患者,可以酌情使用,但不宜多种联合。
来源:文章来源健康时报,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声明:本文仅作健康科普,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谨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