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人体比作一个国家,那么血管就是连接各大省市的道路网络。当中,有4条从心脏通往脑部的主干通道——双侧颈动脉和椎动脉,被誉为“大脑生命线”。
这些路最怕“变窄”,一旦变窄脑组织就容易因缺血、缺氧发生坏死或软化,从而引发脑梗(又称“中风”),导致人瘫痪甚至是死亡。
那好好的,颈动脉和椎动脉为啥会变窄?一旦变窄,又该如何疏通这些连接心脑的“生命线”呢?当血管内膜出现损伤,血液中的脂类成分会沉积在损伤处,形成粥样硬化斑块。斑块越长越大,便会造成血管狭窄。全身的动脉血管都可能因“长斑”而变狭窄,其中又以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的危害性最大。颈动脉和椎动脉位于脖子侧面,左右各有一支,是给大脑供血的“主通道”。一旦被堵,脑组织就会立即严重缺血缺氧,缺血缺氧达5分钟以上,大脑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甚至直接导致死亡。偏偏由于结构特殊,颈动脉又是最容易发生狭窄的血管之一。
从结构上看,颈总动脉总体呈Y字型,靠近头颈部的位置有一个分叉,可以分为颈内动脉(通向大脑)、颈外动脉(通往脸部)。当血流以很快的速度从下往上涌时,分叉处的血管内膜容易因冲击而受损,使得脂质沉积在内膜下,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如果斑块不断增生越来越大,就会慢慢侵占管腔空间,使管腔狭窄。腔口窄了,“脑司令”补不到足够的血,伴随而来的便是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甚至跌倒等症状。更可怕的是,颈动脉内的硬化斑块一旦脱落,可能会随着血液上行到大脑。大脑里有更细的脑血管,一旦斑块流入比自己还细的血管时,就会被“卡”住,形成血栓,导致缺血性中风(脑梗死)。2019年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指出,在脑卒中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脑梗)占到74%,其中约三成的脑梗由颅外段颈动脉狭窄引起。多发于中老年人,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发病率高达35%~50%。此外,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心房颤动、吸烟史、明显肥胖、缺乏运动等情况的人群,其患颈动脉狭窄的风险也远高于普通人。
60岁以上的普通老年人,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约为1%~2%。而当同时有冠心病、高血压、吸烟、颈动脉狭窄家族遗传史等4种情况时,发病率飙升到了67%!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发生在大动脉的慢性、非特异性的炎性疾病,容易发生在青少年中,以女性患者多见。数据显示,颈动脉狭窄率每增加10%,脑卒中的风险增加18%。根据斑块占血管面积的比例大小(狭窄率),颈动脉狭窄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4类。颈动脉狭窄后,大脑的供血或供氧需求得不到满足,这时病患大多会出现头晕头痛、眼前发黑,有些还会出现嗜睡、记忆力减退等病症。
颈动脉也为眼部供血,狭窄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视力下降、看东西有叠影(复视)甚至是突发性失明等情况。颈动脉狭窄会诱发短暂性脑缺血,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短暂性偏瘫、失语、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一般会在1~2小时内恢复。当家里长辈出现上述症状时,大家一定不要大意,建议及时检查,明确病因。颈动脉狭窄这个病虽然危险,但也不是所有情况都需要手术治疗。狭窄程度较低时,可以采用药物降脂+抗栓治疗,比如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这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力军。但若是患者符合下面两个状况中其中一个,那就需要手术清斑了!除了要早诊断早治疗,生活中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最大可能的预防颈动脉狭窄。患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的朋友,一定要根据医嘱按时按量吃药,定期监测复查,以免“病上加病”。
吸烟会造成血管内皮过度损伤,修复时不断增生造成狭窄。所以,要预防颈动脉狭窄,有抽烟习惯的人最好先戒烟,不抽烟的人也要尽量避免二手烟。少吃油,每人每天食用油的用量应控制在25~30克。多吃富含维生素C、高纤维的水果蔬菜,保证每日25~40克膳食纤维摄入。
坚持运动,保证每周运动4~6次,建议每次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快走、骑车、游泳、广场舞、太极拳等都是很好的运动形式。即使是健康的人,随着年龄增长也可能出现颈动脉狭窄。定期体检能让我们及时了解自身颈动脉的健康状况,有毛病早点治,省钱又省力。这些预防措施虽然看起来像正确的废话,但确确实实会让越来越多的人远离疾病。希望大家都能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让血管正常工作,永远不“堵车”。
备注: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仅作知识科普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